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海洋新闻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发布《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
2018-06-29 分享到

  近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发布《2017年东海区海洋环境公报》。2017年,东海分局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组织辖区三省一市(苏、浙、沪、闽)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实施东海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布设监测站位4000余个,获取监测数据41万余组,加强生态监管,开展海区陆源入海污染源排查,探索陆海统筹、区域联动新模式,试点排污总量控制和“湾长制”,继续推进在线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和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 

  2017年,东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夏季,全海域劣于第四类的海域面积较2012年~2016年同期均值减少30%。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基本稳定。18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和海洋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监测的两处重点海岸在岸滩新建防护工程作用下,较2016年侵蚀程度有所减弱。 

  海洋倾废、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涉海工程未对周边海洋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2017年,实际使用倾倒区34个,实际倾倒量10929万立方米,倾倒物质主要为清洁疏浚物。其中,39.3%的疏浚物通过吹填造地或港池回填实现资源化利用。运营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放射性水平均处于核电站运营前本底范围内。监测的重点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近岸局部海域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仍较为严重。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近岸海域的比例分别为31%、27%、19%和31%。近岸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杭州湾生态监控区依然处于不健康状态,其它4个监控区处于亚健康状态。赤潮、绿潮、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现象依然存在。2017年,东海区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及分布面积分别为138平方千米、17400平方千米。赤潮全年发现41次,累计影响面积约2288平方千米,其中,有毒藻类引发的赤潮16次。与2016年相比,部分区域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基本稳定。 

  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给近岸局部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带来压力。80条主要监测的入海河流中,监测断面综合水质类别为劣Ⅴ类的河流占比61.3%。99个开展监督性监测的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全年监测总次数的比例为61%。36个开展邻近海域监测的排污口中,邻近海域水质和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要求的排污口比例分别为100%和42%。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东海分局召开2018年共青团工作会议暨团干部学习交流会
· 冯志礼、林山青在海洋局东海分局一同调研
· 赵凤桐、林山青到东海分局、极地中心调研工作
· 东海分局在沪召开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 国家海洋局安全检查组观摩检查东海分局消防演练
· 东海区今年第四航次(11月份)断面调查等外业监测结束
· 海洋经济—东海区经济发展动力引擎